您的位置: 首页 > 米乐电竞 > 汉堡套餐

米乐6-米乐电竞

米乐6

联系人:任经理

手机:187-3816-1163

邮箱:3180485908@qq.com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绿地之窗尚峰座7层712室

米乐电竞:“中国三明治”创始人李梓新:望墓志铭上是写作者

浏览次数: 71 发布日期: 2023-09-13 05:28:16 来源:米乐电竞 作者:米乐官网

返回列表

  一个在记者媒体和公关圈中折腾过的人,搭了一个叫“中国三明治”的写作平台。他说他只想花20%的时间搞商务,剩下80%时间需要静心写作。这是他而立之后的生活选择,很拽很酷。

  阅读碎片化、娱乐化的互联网时代,“写字的人真的没有活路了吗?”在这里,写字仅指非虚构的现实写作。

  “中国三明治”(微信:China30s)的创始人李梓新,相信中国“现实比虚构更精彩”,已经践行非虚构文学的创作和平台搭建多年。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李梓新,从小就有文字情结,所以不管在媒体、公关公司、李嘉诚基金会、新闻院校中如何折腾,他也一直活跃在传媒领域。

  大学毕业后,李梓新先是在南方报业做记者,但是久了久了,他觉得“一个人不能只做记者,太客观,也容易站着说话不腰疼,合同都没签过就去臧否别人,那就很扯。”

  随后,他创立公关公司,又去到李嘉诚教育基金会、汕头大学负责公共事务工作,就这样在公关行业摸爬滚打了4年多。“我转行做公关,好像抛掉了一些所谓做记者的清高,还有一些‘象牙塔’的东西。公关必备的沟通、技能、组织活动等,我一点都不陌生,是公关让我成为了一个现代人。而实际上,做新闻你不写稿事情还是会发生,做公关你不做事情就不会发生。”

  但是对英国文化和时政很感兴趣的李梓新,又在2009年拿着世界银行奖学金去往伦敦攻读国际公共政策硕士。回国后的李梓新在国际公关公司干了1年多,又觉得无趣了,“我的墓志铭上总不能是公关总监吧,宁愿是老记者或写作人。”这期间他就业余创办了中国三明治这个写作平台。后来,他又折腾回到传统媒体,做回媒体人,希望能更好的享受文字写作和采访的乐趣。

  ▲ 申请留学的同时,李梓新出版图书《民主是个技术活儿——英国民主生活走笔》。

  转到《星尚画报》任执行主编,痛苦却随之而来。和各部门的沟通交流花费了他大量的时间,原本用来写作的时间和个人空间大幅度减少。传统媒体的印刷和运作模式也使他觉得非常古老。

  “既然传统的编辑部模式破产,一群背景相似的编辑记者坐在办公的地方里拍脑袋想选题的方法已经不适用了,何不把散布四海,背景各异的写作者组织起来,变成一个‘云端编辑部’,创作这个时代的非虚构故事呢?”

  不停折腾尝试各种工作的李梓新,也慢慢走过而立之年,工作、生活、家庭等方方面面都面临着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所带来的压力和痛苦。要么接受现实,要么作出改变,总要做出合理的选择。而其实,这是许多三十岁边上的人都在面临的困惑和问题。

  这也是“中国三明治”这一个名字的由来,“因为我们都是三十岁上下的人,所以网站申请了个域名叫china30s,中文名就叫‘中国三十岁’。‘三明治一代’这个词在美国是指上有老下有小,那种四十多岁的人也算。我们也处在这样一种类似的状态,但又有不同,那就是社会背景变化太大了,这30年的中国,几乎是一个全新中国的开始。”

  其实,“中国三明治”并不是李梓新做的第一个平台。早在2007年,因为学习wordpress程序,李梓新就做了一个网站叫“iColumn爱专栏”,让世界各地的朋友都来写东西,有点公民新闻的意思。这也是“中国三明治”的前身。

  平台搭好了,怎么样找到那些和自己相似的声音和故事呢?“当我开始创立中国三明治时,我用的是最接近手工艺人的方式,用自己擅长的访谈方式去了解身边朋友的想法,进而是朋友的朋友,最后扩展到更大的人群。”这些采访,也构成了“中国三明治”最初始也最核心的“内容产品”。

  而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三明治”目前已形成稳定的“众包—专业指导”的内容生产模式。“只要有兴趣,任何行业的人都能申请成为报道者,有编辑进行质量把控,并定期举办写作工作坊,教导采访写作的基本方法。而我们60%-70%的采访对象都是主动找过来,或是经由朋友推荐。”

  但是怎么样保持写作者的热情,并对他们进行指导,是另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要发动大众做一件事,钱其实已经退化成一个较小的因素,体验和价值体现才是关键。

  “我想把还在心底喜欢写作,一直默默联系,甚至有可能一时还不知动笔,身处各地的爱好者们汇集起来。配备我认识的优秀写作师资对他们进行‘写作孵化’,给他们写作指导和发布平台,打通生活写作上下游的链条。”

  实际上,目前“中国三明治”的工作重点“破茧计划”,就是一个精英式的线上写作培训活动,由国内外知名写作人担任导师,只遴选少数学员参加培训。接下来还会扩大规模,让写好者们和专业写手一起交流进步。

  “到今天,中国三明治这样的平台实际上并不过分在意年龄,它正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的概念体和行动实体,一方面我们既会持续追踪70末80初三明治一代在接下来五到十年的发展轨迹,也会吸纳并观察新的85后人群。他们带来的新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已经在很大重塑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把更放松、更娱乐、更多元的方式带给这个时代。我们将同样关注他们的故事发展。而更重要的,我是在观察这个社会的运行肌理,甚至在探索当下人群的一种新型组织方式。”

  作为一名典型的“三明治”,2014年3月,李梓新辞职,全职做起了“中国三明治”新媒体,而这也成为了他的新的生活方式。

  李梓新:目前团队有包括我在内的两个全职员工,另外有大量的兼职、实习生,以及“中国三明治”的同行者。实习生是这样一个世界上很好的一类“物种”,95后们的学习能力和新媒体运营能力真的很强。 我的团队只找“对头”的人,有相近的价值观才容易和真正调动人的积极性。 小组成员的上班时间很自由,因为我自己要写作,需要个人空间,也没有太多时间坐班。

  李梓新:扩大“破茧计划”,让更多人接受写作指导 。现已完成第一期,我们请来了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总监、著名国际传媒人陈婉莹教授FT中文网创办人及前总编张力奋,以及网易、腾讯新闻、中信出版社等知名写作人。 第一期入选的16位学员遍布各地、职业各异,有医学工作者、公务员、航空动力工程师、学生等,年龄从23岁到38岁。经过线上培训,学员撰写的文章也已经在公号以及网易、腾讯等平台开始发布了。

  李梓新:“中国三明治”成立后,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三明治”。一开始,会用会员制来管理他们。但是会员这个名义好像就是他们要交会费,然后我们要提供服务,这个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因此会员后来也就改名为同行者,这是一种更平等沟通、交流、合作的模式。 通过线上线下活动,“中国三明治”也形成了许多不一样的地区或不同主题的社群,聚拢了大量目标受众。我们对社群的维护还是非常自然有机的,群里不会发红包发广告,社群也主要是成员自己互动。这些资源也使我们参与我们有兴趣的项目时有非常好的基础。

  李梓新:有资本当然就快点做,没资本就慢慢做,我也觉得没什么不好,资本有一定的概率会把你裹挟到另外一个不了解什么地方去,我觉得不该用商业成果来衡量成功。 目前我只花20%的精力做商业活动,保证团队的运作。也不是说不赚钱,“写作工坊”就是收费的,也和一些商业机构有过合作。 “中国三明治”的商业合作是有选择的,一些来接触的机构,如果我们觉得不好玩、商业化太重,我们也不会合作。之前和甲壳虫汽车的视频合作就不错,它喜欢我们,我们也觉得它的品味还不错。 另外,我们也帮过创业者提供必要的传播咨询。不过这也是看双方的投缘程度。

  注:无冕财经“自媒体+100”计划持续进行中,欲知更多详情并参与计划,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