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米乐电竞 > 汉堡套餐

米乐6-米乐电竞

米乐6

联系人:任经理

手机:187-3816-1163

邮箱:3180485908@qq.com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绿地之窗尚峰座7层712室

米乐电竞:从电影《虎!虎!》《珍珠港》看美国历史

浏览次数: 41 发布日期: 2024-01-27 17:32:44 来源:米乐电竞 作者:米乐官网

返回列表

  1941年12月7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之一。这一天,日本凭借六艘航空母舰、几百架次的战机袭击,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所在地珍珠港进行了偷袭。在取得重大战果的同时,也将美国带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错误在于低估了日本发起战争的能力和决心,日本的错误在于低估了美国的战争潜力和能力。

  正因为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和戏剧性,所以珍珠港事件一直就是美国好莱坞青睐的战争主题之一。在反映日本突袭珍珠港的电影中,有两部比较知名的。一部是于20世纪70年代上映的《虎!虎!虎!》,一部是于2001年上映的《珍珠港》。

  《虎!虎!虎!》的拍摄目的,在于提醒美国,不要因为当时越南战争期间日美的“亲密”协作,就对日美关系报以盲目的乐观态度。在历史上,对日美关系的盲目乐观态度曾导致美国的惨败。在《虎!虎!虎!》中,着重对比刻画了日美不同的战争态度;提及了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轴心联盟的缔结;隐晦提及了日本对东亚、东南亚的侵略,是一部比较客观、中立反映日本侵略战争的现实主义风格电影。美中不足的是它对当时美国国内从国会议员到民众,都都会存在的“孤立主义”心态有所忽视、展现不够。

  第二部电影《珍珠港》则上映于2001年5月,在9·11的四个月前。这部电影借助于现代的电影技术方法,气势恢弘地展现了日军突袭珍珠港的过程,以及美军的反击。对当时年轻人的心态和生活有所展现,简略涉及美国的“孤立主义”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客观上对德国、日本侵略他国的纵容。

  总体上,这两部电影都较好地回答了因日本成功突袭珍珠港而引发的很多问题,包括:日本突袭珍珠港前,日美的政治、军事、外交博弈是怎样的?日本是如何下定决心突袭珍珠港的、又为何能够横渡太平洋而不被察觉的?以及在当时条件下,日本是如何获取准确军事情报的?美国的飞机和军舰为何在袭击发生前整齐排列,任人轰炸的?

  1939年,在占领了中国南方的武汉、广州后,日本对华侵略进入到相持阶段。为达到独占东亚、称霸世界的目的,日本面临两个选择,陆军主张以中国为根据地,北上以苏联为假想敌,占领西伯利亚;海军则主张以中国为根据地,南下与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尤其是与美国为敌,占领东南亚、太平洋的广阔水域。

  但到1939年5月—9 月的日苏诺门坎战役后,日本陆军的“北进”计划破灭,转而支持海军的“南进”计划。此役,日关东军司令部植田谦吉指挥的日本、伪满蒙军队,惨败于日后在二战中立下赫赫功勋的朱可夫之手。

  远在亚洲内陆、中蒙边境的诺门坎战役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两年之后,相隔万里之遥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生死存亡,这也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世界大战”性质。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宣战,闪击波兰。同时英法对德宣战。德军在欧洲的进展,势如破竹,迫使英国、法国、荷兰等宗主国,不得不从东南亚撤军回欧洲自救,形成了亚洲的“权力真空”。客观上,这为经历“北上”挫折、不得不“南进”东南亚、印度支那的日本陆军派,提供了发动侵略战争的空间。

  1940年9月27日,日本正式加入了与德国和意大利联合的“轴心联盟”,这个联盟为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的“新秩序”和日本在东亚的“新秩序”提供了军事支撑。“轴心联盟”的缔结显著提升了对美国的威胁。

  轴心条约签订后,日本明目张胆地开始利用亚洲短暂出现的“权力线月占领了印度支那北部和南部,力图从印度支那获取原材料,特别是从荷属东印度获取最宝贵的石油,以支撑日军侵略战争的巨大消耗。

  与此同时,美国正在罗斯福总统的带领下,已走出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开始迎来经济繁荣时期。日本入侵印度支那后,明显威胁到了美国在菲律宾的利益,美国立即作出反应,对日本实行部分禁运,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财产。

  美国虽然对日本侵略中国、加入轴心国、侵略印度支那等一系列行为不满,也对日本实施了禁运令,但仍对日美之间的暂时和平抱有期待。认为即使实施了禁运政策,日本也不会很快对美国开战。这种麻痹大意、自以为是的心态,在电影《虎!虎!虎!》中有充分的描写。

  在日本人看来,随着禁运令的颁布,美国实际上就已经对日宣战了。正如电影《珍珠港》中所说,“美军一旦禁运,停止供应石油,就等于切断了日本的生命线个月的战略储备。日军必须力图毕其功于一役,消灭太平洋舰队”。军方主导的日本政府,于1941年10月,决定进攻美国。

  为麻痹美国,日本政府下令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在华盛顿继续与美国人密集讨论,以体现日本“诚意”,而私下却准备袭击珍珠港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发动对美战争的责任归属问题上,电影《虎!虎!虎!》中,为日本裕仁天皇做了辩护。电影通过裕仁所吟“如果四海皆兄弟,为何天下还有那么多战争”的一句所谓诗歌,以及近卫文磨所说“天皇的签名只是一个形式”等细节的塑造,试图表明发动对美战争的,主要是海军的山本五十六、陆军的东条英机和政府的近卫文磨等文臣武将,与作为“傀儡”的裕仁天皇无关。但真实的情况是,自1889年的明治宪法后,就赋予了天皇对日本武装力量的完全控制权。日本的军队是向天皇直接报告,而非报告给文官政府。裕仁天皇实际上就是日军的总司令,必然要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负责。

  美国之所以只实施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温和的“禁运令”等贸易战的方式,而没有直接参战,这与当时美国国内存在的非常浓厚的“孤立主义”有很大关系。

  关于日军偷袭珍珠港,一直以来,都有一种“阴谋”论,或说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以下简称“罗斯福总统”)为了一己私利,为谋求连任,而将美国带入战争;或说是罗斯福总统在掌握相关情报的情况下,为打破美国当时存在的“孤立主义”政策,有意隐瞒不做准备,从而放纵了日本人的阴谋。这种阴谋论在珍珠港遇袭后的一个月内,就已然浮现。当时《华盛顿时报》的记者赫拉德就批评说,政府早就掌握了这一情报,却秘而不宣。

  这些“阴谋”论的说法是否真实,可以搁在一边;但“阴谋”论的流行,与以下两个事实有密切关系:第一,美国的确有着很浓厚的“孤立主义”的思想,而通过日军突袭珍珠港,美国客观上达到了摆脱“孤立主义”的目的;第二,罗斯福总统也确实在二战中成功连任四届,成为美国历史上连续任期最久的总统。

  正因为有这样一种浓厚的“孤立主义”的思潮,结合罗斯福连任的事实,才给了阴谋论以茁壮成长的土壤,这也使得在“突袭珍珠港”这一大阴谋背后,貌似还隐藏着一个更大的“惊天阴谋”,也为此事留下了一定的神秘性和趣味性。

  美国国内存在已久的“孤立主义”,其本质上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利己主义”,与“祸水外引”的“绥靖主义”的混合物。

  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由来已久。“孤立主义”政策的最初目的,是维护美国的独立,以免受英国为代表的“老欧洲”的干涉。1796年9月,华盛顿发表著名的《告别辞》,告诫美国人不要卷入外国事务,特别是欧洲的争端;避免与他国长期结盟;只与他国发展商业关系,避免涉及政治关系。《告别辞》所确立的中立和不介入欧洲事务的原则,可以说是美国版的“不结盟”政策,对美国外交和政治生活影响深远。此后的1823年,时任美国总统的詹姆斯·门罗提出“门罗主义”,表达了“孤立主义”的另一个含义:不允许任何欧洲国家染指西半球。用杰斐逊的话说,所谓“孤立主义”,就是“决不卷入欧洲的纠纷,同时决不允许欧洲干涉大西洋这边的事情”。

  基于以上历史,在珍珠港事件以前,美国国内一直流行着一种只重视本土安全的“孤立主义”情绪。当时的美国人一致认为,凭借着浩瀚的太平洋,美国远离旧大陆。“旧欧洲”无论发生啥,都与美国这个“新欧洲”无关。尤其是随着 20世纪30年代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到来,让美国人对经济复兴、增加就业等国内事务更加关心。对美国以外的事务,特别是对欧洲的战事基本不感兴趣,认为“欧洲战事不过是欧洲列强之间老一套的搏杀,为什么让我们的美国小伙子,要为保存大英帝国而去牺牲?”“孤立主义”占据了民意的主流,他们都以为美国不应干预美洲大陆以外的事务,无需参与欧洲纠纷,更没有必要卷入欧洲将要发生的战争。

  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后,虽然意识到美国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恶化,力图有所作为。但受制于“孤立主义”的强大国会势力,罗斯福在他的第一届任期内,仍不得不在 1935年8月31日签署了由国会通过的《中立法案》。该法案规定:在其他几个国家之间发生战争时,美国及其属地不得将军械、军火或战备运至该交战国及其属地,否则即违法。《中立法案》的通过,标志着“孤立主义”大获全胜,同时对当时欧洲的绥靖主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电影《珍珠港》《珍珠港》中,水兵前去观看查理·卓别林饰演的《大独裁者》

  这一点在电影《珍珠港》中有所表现。虽然当时上映了影射德国希特勒的《大独裁者》(1940年上映),但美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关注的只是舞池中的摇摆舞、夜总会里的科尔·波特音乐等。在美国国内没有人谈论战争,大家都在舞厅翩翩起舞。只有很少的类似电影中的麦考利上尉那样,以志愿者的身份主动参加到战争中去。正如电影《珍珠港》中,罗斯福总统所说的那样:“美国还要假装世界大战没有开始多久?”

  随着欧战愈演愈烈,美国国会中就是否结束“孤立主义”的争论愈争愈烈。1941年春末,要求做强制性军训的法案仅以一票之差的微弱优势,在美国国会艰难通过。倘若此法案不能通过,美国军队可能将面临无兵可用的局面,这是“孤立主义”发展到极端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其逐步式微的起点。1941年3月11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国会以压倒多数批准的《租借法案》,允许美国在不卷入战争的前提下,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盟国一定要使用它们自己的货船来运输这些战争物资,以避免可能的对美国商船的攻击。接受租借法援助的国家包括英国、苏联、中国等共38个国家,总值达五百亿美元。这是美国由“孤立主义”转向“全球主义”的标志。

  1941年12月7日发生的珍珠港事件更是使“孤立主义”元气大伤,从此丧失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