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米乐电竞 > 汉堡套餐

米乐6-米乐电竞

米乐6

联系人:任经理

手机:187-3816-1163

邮箱:3180485908@qq.com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绿地之窗尚峰座7层712室

米乐电竞:这么生猛的杨浦你有什么记忆分享给我们? 三明治 x YOUNG Theater

浏览次数: 21 发布日期: 2024-03-16 01:22:31 来源:米乐电竞 作者:米乐官网

返回列表

  Rachel记得自己出生那年,也是杨浦大桥动工兴建的那年,这座大桥是上海第二座连通浦西和浦东的跨江通道。住在老式弄堂“棚户区”她常常和家人去桥下的广场空地纳凉,邻居们也都会在晚饭后钻出弄堂,带着小马扎去江边,吹吹江风聊聊天。那时还没有广场舞。

  身为一名前18年都一直居住在杨浦的“杨浦人”,Rachel对杨浦的感情十分复杂。去大学之前,她从没住过有抽水马桶的房子,一家人都是吃喝拉撒都在一个房间里——他们住的房子是半个世纪前自己造的,Rachel住在阁楼的亭子间。她也因此是少有的非常了解老式弄堂“棚户区”生活体验的90后。“明明我们在的地方是离外滩和陆家嘴特别近,因为杨浦的建筑很矮,我们还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东方明珠,看到陆家嘴的高楼大厦,但感觉自己好像离这些都市繁华有点遥远,自己住在特别贫瘠的一个地方。”因此Rachel一直有点想离开自己住的地方。

  大学毕业后Rachel先去了宁波工作,然后再回到上海,爸爸和妈妈为了让她回家住,特地翻新装修了亭子间。但住了没多久,Rachel还是坚持搬到市区自己住。尽管大部分家人、朋友都在杨浦,那里有关于童年成长、校园生活的所有回忆。

  Rachel的工作和城市观察有关,因为拆迁的变化,她开始对自己生长的街区甚至整个杨浦区都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我猛地发现我仿佛是在亲身经历了一个城市的变迁。”

  拆迁的进展很快,如果一个片区的人集体确认拆迁意向,提交所有资料、交出钥匙后,就再也回不去自己曾经的家了。Rachel记得她的弄堂老邻居们,在交钥匙的那天,大家几乎都会把自己的门牌号卸下来,然后站在门口拍张照片。他们身后的房子大部分记录了祖辈一辈子的生活记忆。尽管破败,但一旦房屋被夷为平地,记忆就会永远成为历史了。

  Rachel和她的家庭在杨浦的经历,虽然是个体故事,也可以在其中看见整个杨浦甚至整个上海的时代线索。

  比如杨浦区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源地,见证了中国工业的兴起与发展。1882年,经李鸿章批准,官督商办的上海机器造纸局投产;1883年,英商建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杨树浦水厂;1890年,官商合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投产。新中国建国后,杨浦也因为发达的工业基础,有许多建于1950年代以后,由政府、单位出资建设为职工建设的工人新村,上海也因此是全国第一个工人新村诞生的城市,留存了一代人的城市工业化发展和集体生活记忆。除此之外,杨浦也是坐拥全上海最多高校教育资源的城区,区域内坐落着14所各类高等院校,可以可以称为“上海学府中央区”,包括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等。

  但这些“庞大”的标签,究竟是如何和一个个具体的个人联系在一起,作用并影响他们的具体生活呢?对于一个时代而言也许轻描淡写的一个标签,落到一个个体或者家庭,甚至一条弄堂、一个社区里,都可能几乎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条街巷的全部命运。在诸多细节里才隐藏着理解这些“标签”的密码。

  这个三月,我们与坐落于杨浦区的YOUNG剧场共同发起了「 杨浦一日」在地记忆系列工作坊及策展项目。

  YOUNG剧场的前身是杨浦大剧院,2018年2月,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与上海大剧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改造后的杨浦大剧院更名为YOUNG剧场,将由上海大剧院对全新改造后的剧场进行运营管理。今年春天,坐落于控江路1155号的杨浦大剧院以全新的YOUNG剧场重磅登场,为市民打造一个集戏剧、舞台表演、原创孵化、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空间。

  作为YOUNG剧场开幕的活动之一,三明治「 杨浦一日」在地记忆项目将包含:

  我们希望以时间为线索,聚焦杨浦的在地挖掘,看见杨浦的真实面向,让身在杨浦或与杨浦有交集的个体,以及他们与地方的关系被梳理和看见。

  如果你目前正居住于杨浦,或曾经居住、工作于杨浦,与杨浦区有过记忆连接,或仅仅是对这一个地区有兴趣,有想要记录、书写或重新发现的故事,欢迎加入「 杨浦一日」在地记忆系列工作坊。

  所有在工作坊中书写、挖掘、记录的内容,都将有可能变成「 杨浦一日」主题展览的一部分,在剧场空间内经过艺术家的策展呈现。

  你是否有想要记录的「 杨浦一日」?我们大家都希望聚焦不同个体在杨浦的某个“一日”,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节点事件,可能是对让人意料之外又余韵悠长的生命瞬间的捕捉,用非虚构写作的方式,让身在杨浦的个体在“一日”中,更深入、细微地看见这一个地区,看见自身。

  参与者的文字、图像作品将有机会成为三明治与YOUNG剧场合作的「 杨浦一日」主题策展的一部分。

  三明治创始人,20年经验传媒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本科以及伦敦大学学院国际公共政策硕士。曾任《外滩画报》主笔等职务。曾多次现场采访过英美法俄等国大选,以及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现场。独家专访哈佛大学校长、美国总统候选人等名人。著有《民主是个技术活儿:英国民主生活走笔》、《灾难如何报道》等。

  如果你或者曾经是杨浦居民,在杨浦区有过难忘的生活记忆,想要记录下来或者讲述出来,对在地故事书写和记录有兴趣,都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工作坊。

  我们将「 杨浦一日」具体化为一个具体的,共同行走的「 一日」,结合街区行走、文本写作、影像记录的形式,对所获得的资料和内容做解构、重塑,用拼贴的形式完成一次参与者的艺术共创,让以不同形式交叠于剧场所在街区的故事和记忆,在拼贴中形成富有意味的对话和映照。

  莱斯特大学美术馆与画廊研究硕士,三明治编辑,负责创意与播客项目。喜欢以不同的方式探索城市和生活,特别想搬着小板凳坐在街上观察来往的人,相信行走和书写的无限可能性。

  三明治设计师,伦敦艺术大学插画本科和伦敦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对视觉艺术和故事的结合感兴趣。希望能好好地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从祛魅了的生活中发现真正鲜活的人和事物。

  《美好的一天》2022版为YOUNG剧场“在地计划”首部委约作品,招募生活在上海的二十位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不同籍贯的讲述者,在舞台上讲述他们人生的真实经历。

  演出时,每个讲述者都有一个独立的频道。观众每人配备一副耳机和一个收音机,可以每时每刻切换、选择倾听各个频道的讲述,或直面犹如时代本身的“众声喧哗”,或听完一个人的命运衍变,或在多个人的生活片断中自由穿梭。

  作品不同于传统的“纪录戏剧”美学,它通过说与听的技术设置深刻地改变了观众的现场体验,观众直接与讲述者连接,听到来自这个时代上海这座城市的芸芸众“声”。

  原标题:《这么生猛的杨浦,你有什么记忆分享给我们? 三明治 x YOUNG Theater》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